心理輔導師心聲
「你喺輔導員,我諗你對人生嘅問題都有晒答案喇。」我的一位客人曾經這樣說。「吓,我唔喺神喎。我喺人呀!」我笑著回答。
是的,我只是一個普通人、一個心理輔導師。多年前,因家事離開職場後,因緣際會,到港大唸輔導學碩士,展開了心理輔導的旅程。其實什麼是心理輔導,當時並未完全掌握,亦不太能夠分清臨牀心理學家、教育心理學家、心理輔導師等不同的職能,但通過學習及實踐,漸漸把這些概念弄清,成為心理輔導師,助人自助。
還未為客人實習之前,要先裝備自己、順帶幫自己整理好情緒。除了學習人生心理發展理論、輔導理論、心理評估、異常心理學等課程,我們還需要掌握基本輔導技巧,及不同的輔導治療。
心理輔導師的學習過程
首先,學習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心理輔導師。輔導師不是去「教」人、說教。我們需要學習聆聽,不光是聽客人説了什麼,還有他們沒有說的,她們的身體語言、表情、眼淚。明白、忍耐他們沉默的時刻。在面談時如何引領、與他們同步,在聆聽的同時,問恰當的問題,給予適當的回應,適時提供相關的心理教育。
我們亦需要學習提升對人的同理心、尊重(無條件的積極關注)、誠懇、個人表裡合一。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輕人走進輔導室,坐下來擘頭便說:「你唔好當我喺一般嘅青年呀!」是的,輔導師不會亦不應把客人視為「個案」,要尊重每位客人的差異,有足夠的謙悲、好奇心去了解他們,讓她們感到被明白。我們不應也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客人。不過,我們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及信念。所以,在這方面,我們需要提升自我意識、學習如何處理分歧,彼此尊重。與客人建立互信的關係至為重要。
學習基本輔導技巧之外,我們亦會選修不同的輔導治療。我選修「催眠治療」、「情緒聚焦治療」、「認知行為治療」及「正向心理治療」。不同的治療,通過不同的重點(情緒、思維、行為),協助客人改善她們的情況。
由於上這些選修課時,老師會要求我們彼此進行輔導作為練習,因此我也被同學輔導,享受治療的成果,同時理解作為客人的心情。
展開心理輔導之旅以前,我曾經在金融業工作多年,不免累積了一些焦慮。但自己不太意會到,只是怕上很長的扶手電梯、畏高。在被同學催眠輔導時,尋回了1997年金融風暴時經歷的不安、無奈。眼淚自然的流下來,清洗了隱藏在潛意識的焦慮。此外,當我上「情緒聚焦治療」時,家中發生不愉快的事情,通過同學的輔導,自己迅速復元。「正向心理治療」的一些手法,例如「感恩」、「利他」等等,日常生活也用得著去促進自己的福祉。學習「認知行為治療」的思維調整,甚至簡單如放鬆練習,對自己都有幫助。當然,各種治療比我以上所講的複雜得多,我只想表達就算上課時簡單的輔導練習,我們都有所裨益。
在課堂學習、練習後,最重要還是實踐。在督導員的指導下,我們被派不到的機構實習。除了學以致用外,我們通過實習,改進輔導技巧,對自己希望在那方面發展,亦更有體會。無論是上課學習還是實習,老師們都很注重學生的反思,提升自省能力,以便做得更好。
事業發展
畢業後,有些同學繼續自己的事業,有些走上心理輔導之路。選擇做心理輔導師,便需要更多的學習、更多的實踐,終身持續。不同的輔導師會選擇自己有興趣服務的客戶群、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。
心理輔導師除了都能處理抑鬱、焦慮等一般情緒及精神問題外,亦有各自的專項。例如有專注SEN(有特殊學習需要)及一般兒童的輔導,包括遊戲治療,亦有專門做婚前輔導、婚後輔導,家庭輔導,家長育兒輔導,成人戒癮輔導,也有靜觀療法。亦有提供人生教練、高管教練、商業指導等服務。我們所希望的,就是助人助己!
什麼是輔導:根據美國輔導協會的定義,輔導是一個專業關係,通過輔導令到不同的個人、家庭及團體達至精神健康、健康(wellness)、教育及事業的目的。其實,客人可以視心理輔導師為同行者,協助他們運用自己的內在資源,應付她們身心、關係或生活上各種的挑戰。
精神科醫生受過醫學及專科訓練,除了能為各種精神病人、情緒病人進行評估外,亦可以處方藥物為病人治療。臨牀心理學家也受過專業訓練,能為精神健康、情緒健康、智商等進行評估。治療以「談話方式」為主,為個人、夫婦及家庭提供心理治療,但不能處方藥物。教育心理學家亦曾接受專業訓練,為學生進行智力、讀寫、認知、社交行為等進行評估,並提供相關的輔導、支援等服務。